济宁是孔孟之乡,并且京杭大运河横贯济宁南北,独特的地理优势成就了济宁灿烂丰富的运河文化和底蕴深厚的道教文化,自古就有“七寺十八阁、济宁八景”之称。
济宁观音阁道观位于任城区城东五里营南部,始建于明洪武十八年(1386),观音阁历经明万历、清嘉庆年间两次修缮。原址位于老城区外东南侧,现解放路西首,为济宁郭城18门之一。占地面积10000余平米,建筑面积700余平米。
观音阁为三层歇山顶古建筑,四周迴廊,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斗拱榫卯工艺精致,白石廊柱基座雕刻莲花饰纹。观音阁座北面南,三层建造,底宽上窄,略成方形,东西23.4米,南北22.2米。斗拱券门,红漆大门饰有椒图龙首扣环和30颗鎏金铜钉。登阁石阶位于台基南面东西两侧,青石铺就各为33级,扶栏为白石镶嵌,台顶四周由50块白石栏杆相围。
观音阁内正中供奉慈航真人塑像“观音菩萨”,东侧为千手观音,西侧为送子观音,座像前侍立散财童子和提蓝龙女。墙壁上绘画菩萨三十二应化身像,阁内供桌及阁前香炉常年馨香缭绕……观音阁台基旁整齐列置迁建纪念和筹建功德石碑。观音阁道观院中建有“九龙影壁”和铸置“龙纹铜鼎”是其殊荣,标志其赐建等级至高。
道观西部为放生池,沿岸绿柳浓郁,池中莲花、菖蒲、芦苇、茨菰、浮萍等生机盎然。池中小岛上建有六角重檐观景亭和莲花雕塑台,放生池北边还建有修武强身的活动场地。
观音阁道观内遍植杨柳银杏、苍松翠竹及多种花卉,加之池水清澈,空气格外清新,彰显其温润幽静、古朴典雅之意境。
观音文化是在较长历史时期人民群众中广泛流传的,反映部份群众愿望、要求和理想,表达部份群众的思想、感情和意志的民间、民俗文化。其范围十分广泛,其内容十分丰富,涵盖哲学、宗教学、医药学、历史学、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等众多领域,在人类历史长河中,对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项事业都产生着深刻的影响。观音文化的核心是信奉“慈悲” 精神,人怀慈悲之心,就是要心地善良、态度慈祥:慈爱、体恤、和善、宽容,是至善至美的人性体现和道德境界,体现了根本彻底的奉献服务的利他主义思想和人文主义情怀。这不仅与中华先贤圣者、志士仁人所追求和寄予的崇高理想一脉相通, 也与西方文化中自由、博爱、民主等普遍价值观有着契合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