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3月27日 3月27日 星期一 济南
从道家十四字养生真诀中体悟“仙道贵生”思想


文/张诚达

全国政协委员

中国道教协会副会长

山东省道教协会会长

泰山碧霞祠住持


内修外养福寿长

在终南山古楼观说经台上刻有一幅楹联,据传为太上老君所作,由十四个独创字组成,每个独创字又分别包含两到三个简体字,宛若天书,观之玄妙:

东墙-养生箴言-xiao

上联读做“玉炉烧炼延年药”;下联读做“正道行修益寿丹”。其实从对应的简体字中已能隐约感知其中的养生思想,通俗来讲就是遵循尊生、摄生的养生之道,通过一系列内修外养的方法达到“唯愿长生,生生不息”的理想状态,即“仙道贵生,无量度人”。此静中生动之道,对调养身心,修身养性大有裨益。

固本还元三宝地,天地一炉乾坤转

第一字14个字01由[身宝]二字组成,读“玉”,第二字14个字02由[身丹]二字组成,读“炉”。是从“自珍”角度阐述身体的重要。道家思想以生为乐,追求得道成仙,认为人的生命存亡年寿长短皆取决于自身,固有“我命在我不在天”之理念。简单的讲,道家养生就是围绕人体内的精、气、神三宝展开,讲求“存精”、“养气”、“守神”。人的先天精气神相互团聚、混元一体,内孕强大的生命力,就像刚出生的婴儿“骨弱筋柔而握固”。随着年龄的增长,这混元的一体由团聚状态逐渐解体一分为三,道家养生要旨就是使耗散的三宝复归为 “三元合一”的状态,即“固本还元”。

现代人研习养生之道,首先要做的就是要懂得爱惜自己的身体,学会与自己的身体对话,因为一切功夫都是基于自家身体这块田地,道家修炼更是把身体比喻为“鼎炉”。《抱朴子》有言“消未起之患,治未病之疾”,也是在强调要时刻珍惜身体这座“生命之炉”。

金木相逢烹铅汞,五行运化中黄宣

第三字14个字03由[丙火]二字组成,读“烧”,第四字14个字04由[木石土]三字组成,读“炼”。是讲“自炼”的重要性。同样都是揭示物质世界运行规律,西方近代科学用解构法微观分析,而我们则是用归纳法宏观把控。两种宇宙观带来不同的方法论,西方有“元素周期律”,我们有“阴阳五行说”,相较而言,对这大千世界,东方智慧更多的是尊、敬、畏、顺,很少去改造,因为我们相信那个终极大道是改不得的,它就在那儿,恍恍惚惚,杳杳冥冥。作为我们能做的,只不过是完善自我,尽可能的接近大道而已。

自然界五行运化相生相克,产生春夏秋冬、日月星辰、山川陵谷、风雨雷电等各种时空现象,构成生机勃勃的大千世界。基于天人合一思想,自然界的五行会与人体五脏一一对应,万物运化有序,天地有大美而不言。自然万物运行有道,若想求道,首先就要拜大自然为师,能依自然规律顺势而动者便是“得道”之人,五行养生学说即是这其中的调养方法之一,它把五行引入五脏,用意念驱动,在体内形成铅汞相蒸、龙虎交融、阴阳平衡、舒适安泰的状态,以此九炼成真,乃至得道通神。

四季养生也与五行有关,如春季属木,对应肝脏,阳气发散,草木发芽,故春季要注意保养肝脏,可多食“芽菜”以健脾养肝;夏季属火,对应心脏,阳气上升,万物茂盛,夏季要注意养心,避免伤津耗气,饮食则以清淡为主,可适当多食用笋类、莴笋以清热泻火;秋季属金,对应肺脏,阴长阳消,草木凋敝,万物收敛,“肺乃气之海,气乃人之根”。故秋季养生应以滋阴养肺为主;冬季属水,对应肾脏,阳气下沉,万物闭藏,所以冬季要注意保养肾脏,饮食宜滋补,忌食寒性物。人体之气与自然界之气是相互通畅的,养生也要顺应四季的变化,与自然同步运作。

人体是一个微缩的宇宙,四季对应五脏养生只是一个缩影,道运阴阳而生万物,性烹铅汞而炼其形,我们只有尊重自然规律,顺应天时地利,并不断内修以完善自我,才能最终达到天人合一的至臻境界。

形神相依敦正气,性命双修紫金莲

第五字14个字05由[命心]二字组成,读“延”。是讲“自修”的方法,性命之论历代仙家论述颇多,“性”指心性、思想、秉性、精神等;“命”则指身体、生命、能量、物质等。性命双修简单讲就是兼修精气神,最终达到抱元守一的状态。道家认为心为神之舍、神为心之主。重阳祖师立教十五论也有言:性者神也,命者气也。性若见命,如禽得风,飘飘轻举,省力易成。是说“心神相依”才是理想的平衡状态,破坏这个平衡,便“心神不宁”了。

祖师又有言:“理性如调琴,弦紧便有断,慢则不应,紧慢得中,琴可调矣;又如铸剑,钢多则折,锡多则卷,钢锡得中,则剑可得矣。”要想延年益寿,必须性命兼修。

妙用自家长生药,三阳济炼寿无边

第六字14个字06由[千万]二字组成,读“年”,第七字14个字07由[自、家、水]三字组成,读“药”。主要讲“自养”的妙用。养生首要的功课是一个“静”字,心静才能心正,心正则得身净,身净则无病,《清静经》有言“人能常清静,天地悉皆归” 即是此意。内丹修炼就是以静功的方式“炼精化气,炼气化神,炼神返虚,炼虚合道”。

中医药的神奇就在于善用“自家水”,治理病患无不都是从自身调理开始,千年万载的福寿景象还是要从根本上解决,即靠自身修复自身,尽量少求诸于外物,多归朴于自然,杜绝不良嗜好、见素抱朴、少私寡欲,自然福寿延年。

浩然正气沛天地,寸心体道妙法传

第八字14个字08由[正青]二字组成,读“正”,第九字14个字09由[人道寸]三字组成,读“道”,是讲“至正”的重要。物我同源、天地同源、万物同源,此源便是炁,即锵锵之正气、浩然之道气。何谓道?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道在哪里?庄子说道在蝼蚁、在小草、在瓦砾,甚至大小便中,是说道无处不在。知晓大道无处不在,如何运用呢?首先之于自身要戒除贪嗔痴慢疑,对之以温良恭俭让;之于他人则要广行方便,布善积德。《太上感应篇》指出了行善的目标:欲求天仙者,当立一千三百善,欲求地仙者,当立三百善。并且指出具体的行善措施:“不履邪径,不欺暗室;悯人之凶,乐人之善;济人之急,救人之危;受辱不怨,受宠若惊”。

摒除妄幻唯清净,长生久视道中仙 

第十字14个字10由[人法心]三字组成,读“行”,蕴含“至真”妙理。古人认为“心”是管理精神意识的主要器官,古人智慧有一句要紧的话叫做“天在我心”,什么意思呢?就拿呼吸来讲,人有呼吸周而复始,大地也有,它白天吸收热量,夜晚释放地气,昼吸夜呼循环往复与人的呼吸无异;傍晚日落西山,对应心火下降;夜晚明月初升,对应肾水上升;天有北辰,名曰天枢,人亦有枢,是谓丹田,乃性命之源等等。天地仿佛就在体内运行,通过感知身体变化就能感悟万物运作妙理,所以古人懂得运用一些方法去接收常人感知不到的信息,这就是古人大格局的自然观,即“天在我心”。现代人本来是为了谋求更美好的生活而建造了城市,却不得不把自己置于“城市沙漠”的糟糕环境中,是离自然越来越远了,归隐山林也变成奢望。如何返璞归真,深度体悟生命的欢悦呢?那就“回到内心”去聆听天地的声音吧,因为“天在我心”。回归内心(即人法心)就是回到宇宙大道中去,可乘天地之正,可御六气之辨。人们如真能悟到“天在我心”的妙理,也就不敢不畏,不敢不敬了,畏敬既久,可以明心,可以见性,可以成仙,可以通神......可悲的是,一般人都是随知随忘。

至诚不息博悠远,举头三尺虚皇天

第十一字14个字11由[至成]二字组成,读“修”。是说“至诚”的重要性。第一层意思讲态度,至诚无妄,至诚则成,我们都希望在生活面前保持一个基本的态度,那就是“诚”,诚信是实现天人合一的纽带,至诚可感动天地,召至瑞应。祖师有云,“学道之人,要虚心下气,不耻下问,方是得一步进一步,一步高似一步;积丝累寸,积寸累尺,积尺累丈;以十成千,以千成万”。第二层意思是讲方法,养生之道一定要稳步健行,持之以恒,不可一蹴而就。

九炼成真金丹铸,行溢千载自福年

最后三个字14个字1214个字1314个字14分别由[天井水]、[人在内]、[九真] 组成,分别读“益”、“寿”、“丹”。主要讲“至纯”的道理。首先天井水可以理解为练习静功时口舌生津的状态,津液相成,神乃自生,徐徐吞咽有益健康。水为精之源,人各有精、精合其神、神合其气、气合其真,保住天井水即是保住了精气之源,同时也意指纳天地之精为我所用之意。另外某种意义上说,养生之道也是一种处下不争的自然之道。《翠虚篇》有云,寻铅汞炼内丹,需运动九转之功,多次反复炼化,才能运化通畅最终炼成金丹。归结到百姓养生之道,就是切不可过度劳累而伤身,更不可过度纵欲而伤神,俭啬为妙,身心兼养,孙思邈真人有言“口中言少,心中事少,腹里食少,自然睡少,依此四少,神仙诀了”。

当今社会面临着许多突出难题,物欲追求奢华无度,个人主义过度膨胀、伦理道德每况愈下,随之而来的是生理与心理病患日益严重,人们也越来越迷失自我。针对这些问题,十四字养生真言所蕴含的“内修外养”自我完善体系,不失为解决身心健康问题的有益参考:

内修层面强调见素抱朴,性命双修,把握“自珍、自炼、自修、自养”四点;推之为四句:

固本还元三宝地,天地一炉乾坤转。

金木相逢烹铅汞,五行运化中黄宣。

形神相依敦正气,性命双修紫金莲。

妙用自家长生药,三阳济炼寿无边。

外养层面则强调慈悲为怀,济世度人,把握“至正、至真、至诚、至纯”四点,推之亦为四句:

浩然正气沛天地,寸心体道妙法传。

摒除妄幻唯清净,长生久视道中仙。

至诚不息博悠远,举头三尺虚皇天。

九炼成真金丹铸,行溢千载自福年。

如此持而保之,内修外养,自可存精蓄锐、与道合真、福寿双至、在世长年。